近日,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,保康县民政局作为县(市、区)代表,就地名管理工作作交流发言。 近年来,保康县以开展“乡村著名行动”试点为契机,积极融入全域旅游、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等工作大局,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,取得一定成效。2023年11月,保康县“乡村著名行动”工作全面启动。2024年11月,保康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经验做法获民政部肯定推广。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,坚持高位推动。完善工作机制,配强区划地名工作人员,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用于地名管理工作,形成高位推动、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。二是严格审批程序,规范命名更名。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地名命名更名,规范命名街巷168条、道路874条、桥梁7座、地理实体11个,更名3个。三是创新标志设置,规范地名使用。设置地名标牌1.6万余个、门户标牌7万余块,制作镇、村艺术地标650个,实现“有名就有标”;设计地名二维码标志96块,县域内旅游景点、产业名村、经济强镇等信息实现“一码集成”。积极参与“数公基”建设,将地名信息数据接入城运、交通、综治等系统,精准服务智慧城市、城运管理、乡村振兴等工作。四是挖掘地名故事,传承地名文化。深挖地名文化,出版发行《保康地名记忆》《保康镇村赋》等系列丛书。创新传承方式,助力保康地名“出圈”。策划地名品牌赛事、节会等文体活动,为乡村聚人气、提名气,助力乡村绿色发展。五是用活地名资源,赋能县域发展。培育打造一批“乡字号”“土字号”特色农业品牌,认证地理商标240多个,认可产品800余种,冠名“保康”的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、全国核桃产业示范县走进全国视野。打造了吴德峰红色教育基地等一大批网红旅游线路,尧治河、黄龙观等废旧矿洞变4A景区,实现了地名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