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城区民政局坚持以“”党建红”引领“生态绿”,党建为引擎,通过“专班式”统筹、“靶向式”宣教、“沉浸式”服务,推动文明祭扫从“政府主导”向“党群共治”深化,实现安全、环保、惠民三重效益。
一、党建引领聚合力,专班推进强保障
区民政局党组将清明祭扫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“关键战场”,成立由党组书记挂帅的专项专班,统筹制定方案、压实责任链条。前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部署,绘制祭祀风险点热力图,实行“一山一策”精准管理,通过“党组统筹+党员带头+全员参与”模式,发动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,构建起“责任到人、联动到点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为文明祭扫提供坚实组织保障。
二、多元宣导破旧俗,疏堵结合树新风
创新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矩阵,线上通过襄城融媒体向广大市民提出文明祭扫倡议,大力推广家庭追思会、网络祭扫、影像追思、时空信箱、踏青遥祭、经典诵读等现代祭扫方式,引导居民低碳祭扫。线下联合各乡镇、街道办发起“鲜花替塑料”行动,在主要路口设置免费鲜花置换点50处,同步划定集中焚烧区并配备环保器具,源头减少污染。印制10000份《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可减免》宣传单向基层老百姓进行宣传发放,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塑料花专项整治,督导商户100余家,推动隆中、庞公等重点街道实现“零塑料花售卖”,以柔性引导促观念转变。
三、一线践诺护平安,党群共筑安全线
组建党员先锋队,联合社区开展“文明值守”行动,全区30余个祭祀点位全天候值守,落实祭扫登记、秩序维护、防火巡查“三到位”。组建文明祭扫志愿者队,开展“政策进广场”志愿活动,发放惠民宣传单500份,提供殡葬惠民政策咨询和维护祭扫秩序,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,引导群众采用网络祭扫、家庭追思等绿色方式。清明期间实现“零火情、零纠纷、零舆情”,塑料花使用量同比下降90%、鲜花祭祀覆盖率提升至87%、群众满意度达90%的突破性成效,为基层移风易俗提供了鲜活样本。